1. <pre id="crppi"><label id="crppi"><xmp id="crppi"></xmp></label></pre>
  2. <table id="crppi"></table>
    1. <td id="crppi"></td>
      <p id="crppi"><del id="crppi"><small id="crppi"></small></del></p>
          1. 首頁 > 黨建 > 人才工作 >內容詳情
            【人才支撐·組織部長談】鎮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關于人才工作的幾點思考
            發布日期:2021-12-28 10:06:18     來源:紅色扎西

            導語:

            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切實營造好濃厚的“識才愛才敬才用才”氛圍,“紅色扎西”系列黨建宣傳平臺開辟【人才支撐·組織部長談】專欄,刊發11縣(市、區)組織部長人才工作署名文章,進一步推動各縣(市、區)圍繞工作實際,聚焦落實黨管人才原則,做好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等工作,為昭通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更加堅強的智力支撐。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

            關于人才工作的幾點思考

            中共鎮雄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   龍群

            今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全面鄉村振興,核心是“人才”。因為“人”是帶動城鄉間市場、資金、信息、技術、管理和理念等方面密切聯系、深度融合的最佳因素?,F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關于人才工作的幾點思考如下。


            一、堅持問題為導向,清醒認識目前鎮雄縣鄉村振興中人才工作面臨的困境和難題


            近年來我縣人才堅持“外引內培”的原則,建立創新人才服務聯系機制,切實優化人才工作環境,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但是,人才依然是當前我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最大掣肘。


            一是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從行業上看,我縣人才主要集聚在教育、衛生行業,農林水等部門,鄉村一線人才相對不足;從區域上看,主要集聚在縣城,農村基層一線人才相對匱乏;從人才素質結構上看,鄉村人才種類單一,主要集中在種養殖方面,鄉村急需緊缺的致富能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電商營銷、高新技術及復合型等人才偏少,特別是普遍缺乏現代農業發展所需要的投資管理、資本經營人才。


            二是鄉村人才外出流失較大,鄉土人才嚴重不足。農村實用性人才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但是近年來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持續增加,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鎮、流向工商業,導致鄉村振興人才缺乏。截至目前,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6.74萬人,占勞動力總數77.83萬人的85.75%,主要原因是農業農村吸引力不強,創業創新環境差,資金、技術服務、基礎設施等配套支撐不足。


            三是人才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引進難”“留住難”“培育難”等問題?!耙M難”主要是由于鄉村與優質資源多、工資收入高的城市相比,還存在優質資源匱乏、發展機會受限、持續發展空間不足等問題,鄉村的現實條件讓“優質人才”望而卻步;“留住難”主要是因為鄉村人才引進機制不規范、激勵機制不到位、流動機制不靈活、沒有較好用人平臺,人才難以施展才華,獲得報酬較低,出現“留不住”人才的情況;“培育難”主要是因為鄉村人才學習深造的機會少,培訓形式和內容相對單一,發展空間小,技術交流渠道不夠暢通,難以適應鄉村外向型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的現實需要。


            二、鄉村振興中關于選擇人才的思考


            (一)有意識,營造愛才敬才氛圍,明確黨政目標。創造良好的人才環境,既要全面提升黨管人才“大環境”,又要大力改進拴心留人“小環境”。一是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實施“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工程,推行“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示范項目,壓實人才工作責任,凝聚人才工作合力,明確黨政人才工作目標。建立科學的人才觀、發展觀,要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作為考核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工作業績的重要內容。二是要著力創新宣傳手段和方式,加強人才工作宣傳策劃,積極推介縣內各類人才及其取得的重要成果,集中宣傳優秀人才的創新創業事跡,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人才、見賢思齊的社會環境,樹立服務意識,愛護人才、信任人才、關心人才、知人善任。


            (二)有方向,建立人才需求和資源兩個清單,努力達到“供需平衡”。人才的供需平衡是開展人才工作的最高追求,也是開展人才工作的最終目的。一是盤清人才家底,干任何工作,底數不清就是“瞎子牽瞎子”。用好人才的基礎是要將各類人才底數盤清、納入管理。今年4月,我縣對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性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六類人才”進行全面的摸底排查,弄清了人才總量、所在行業、專業結構、區域分布等,下步工作將實行清單式、動態化管理,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謀劃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二是要理清緊缺人才的情況。圍繞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我縣脫貧致富示范區、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區、滇東北開發開放副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分類梳理緊缺人才的類別、數量、崗位,建立緊缺人才目錄清單,定期不定期進行發布,既有針對性的開展招才引才,又有目的性的開展人才交流調劑,更有方向性的開展人才培育,盡可能達到人才的供需平衡。


            (三)有政策,注重后續保障供給。一是要積極探索出臺一系列人才政策措施,在人才的“引、育、用、留”等方面下功夫,從資金資助、科技扶持、融資支持、住房保障、生活服務等方面給予激勵扶持,整合各行業部門優惠政策,制定惠及鄉村振興人才的激勵政策,如在政府創業貼息貸款、免費培訓、土地流轉、退稅等方面制定靈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實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政策支持。二是要用足用好用活上級人才政策,充分利用好市級“鯤鵬計劃”“鳳凰計劃”“院士專家工作站”和我縣的“名家、名師、名醫”“土專家”“田秀才”等人才項目載體,開展申報評選和跟蹤服務,充分發揮人才示范引領作用。創造良好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環境,集聚各類優秀人才隊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四)有措施,激發人才源頭活水。人才的選擇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環節,人才工作要創新選才措施和拓寬選才渠道。一是要通過交流方式選擇人才,既要充分盤活縣內人才資源,采用交流方式把專業人才盡量往專業崗位上調劑,確保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充分發揮人才的專業優勢,做到人盡其用,人盡其才。還要積極借助東西部扶貧、專家工作站、聯合辦醫辦學等平臺進行人才交流,拓寬人才選擇渠道。二是要通過遴選的方式選擇人才,根據我縣脫貧致富示范區、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區、滇東北開發開放副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設置緊缺人才需求清單,科學合理制定人才遴選標準和遴選方式,遴選出一批優秀專業骨干人才,充分發揮領軍人才的示范帶領作用。三是要充分用好招聘、錄用選擇人才,根據鄉村振興對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招錄條件,并出臺一系列具有較強吸引人才的優勢政策,到人才集中的高等院校等人才集聚地宣傳人才政策和招聘優秀人才,特別是招聘、錄用一批適用于鄉村振興的專業人才隊伍。


            三、關于人才使用的思考


            (一)建平臺。一是充分利用村集體經濟平臺,力邀人才共同發展,可以采取聘用、技術入股、產業合作等方式吸引人才參與到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中,達到以人才促產業和以產業育人才的良好循環;二是搭建各類行業協會平臺,互通供需信息,凝聚力量求發展,要積極找出具有影響力的致富帶頭人,鼓勵支持其成立行業協會,或者通過其他較為恰當的方式搭建行業協會,通過行業協會凝聚力量,提高競爭力,在更大的發展機遇中分一杯羹;三是有針對性的扶持龍頭企業平臺,發揮示范帶領作用,培育成功的龍頭企業對發展產業有積極的帶領作用,它既能為部分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又能為本行業培育人才,還能為相關聯上下游的人才提供機會;四是充分利用青年人才黨支部平臺,吸納優秀人才進入村組班子,對年紀輕、潛力大、技術素質較高的人才,重點培養,符合條件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并優先選拔、充實到村級干部隊伍中,加強鍛煉,使其由個人帶頭致富向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轉變,既充分發揮人才帶頭致富的優勢,又提高村組班子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五是支持人才成立專業合作社,通過以獎代補等形式,給予重點扶持,最大限度把人才資源轉化成鄉村振興新優勢。六是制定惠及人才的激勵政策,如在政府創業貼息貸款、免費培訓、土地流轉、退稅等方面制定靈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實為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二)給資源。完善相關制度,配置相關資源。鼓勵引導專家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在鄉村振興中大顯身手,大展才能,建功立業。一是選優配強駐村干部。在全縣811名駐村干部中中央機關派駐1名,省級派駐41名,市級派駐202名,縣級派駐576名??h級派駐人員中把好人選關,立足優秀年輕,確?!氨M銳出站”,讓每一名隊員充分運用派出單位資源和優勢,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先鋒隊、生力軍作用。二是抓實“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認真梳理全縣262個村(社區)的人才幫扶需求,形成人才“需求清單”,堅持“因村定需、按需選人、注重實效”原則,全面排查駐村工作隊、鄉鎮(街道)和縣級部門的專業技術人才,形成幫扶人才“資源清單”,最后力求精準認真匹配,選派262名專家人才到村開展定點幫扶,發揮專業特長、運用資源優勢推動鄉村振興。


            (三)定目標。緊密結合鎮雄實際,圍繞全縣“一樞紐、三中心、五基地”十四五規劃目標及市委市政府鎮雄現場會對鎮雄的“兩區一副中心”定位,聚焦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重點人才計劃項目、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等,科學編制《鎮雄縣“十四五”人才資源發展規劃》,明確未來5年人才工作總體思路和任務,促進人才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四)看績效。健全人才評價考核機制,強化“以實績論英雄”的用人導向,完善人才評價考核機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才環境。針對在鄉村振興中成績顯著的干部在提拔晉升上適當傾斜。針對鄉村企業家、種養殖大戶、致富帶頭人等促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人才或集體,要從貸款扶持、物質獎勵、政治待遇等方面提供獎勵。形成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施展才華,爭相干出實績的良好局面。


            (五)重保障。進一步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建立健全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落實人才戶籍、居留、就醫、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及時發布各類人才需求,為人才和企業、項目開展合作提供雙向服務、精準對接。建立健全人才投入保障機制,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導,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調動市場活力、社會資源,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投入機制,為人才發展成長提供有力保障。打造人才公寓,破解人才階段性住房難題,全力做好人才服務保障,營造筑巢引鳳、拴心留人的人才發展環境。  


            四、鎮雄縣目前的一些人才工作措施


            (一)在“內培”上下實功。一是抓好村級換屆工作。目前,全縣262個村(社區)按照“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圓滿完成了換屆,共選舉產生“兩委”干部1886名,實現了年齡學歷“一降一升”,班子總體結構更加優化,綜合素質大幅提升。二是加強村干部培訓工作。村干部作為鄉村振興一線的關鍵人才力量,直接關系到全縣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的成敗。所以在全縣村(社區)“兩委”換屆剛結束,就把1886名村(社區)“兩委”干部全部組織起來,開展全縣新一屆村(社區)干部全員培訓,主要目的是抓緊抓實新一屆村(社區)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引導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通過培訓,不斷提升全體村(社區)干部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作風和專業精神,以“學得好”來推動鄉村振興“干得好”。三是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提高黨政領導班子年輕干部占比,緊緊圍繞繪出好藍圖、選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樹立好導向、形成好氣象的目標,以換屆為契機,著眼于事業發展和領導班子建設需要,不斷優化班子結構。全縣27個鄉鎮共配備35歲以下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105名,占35.4%,其中鄉鎮黨政正職10名。鄉鎮黨委班子平均年齡39歲,大學及以上學歷185人,占76%。四是全覆蓋開展駐村工作隊員培訓。推動全縣駐村干部明確職責要求,熟悉農業農村政策,盡快融入農村,提升業務水平,激發干事創業熱情。五是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努力營造拴心留人、愛護人才和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目前,全縣入選中科院2021年度“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西部青年學者”項目1人,共培養“三名”人才72人,其中“名家”31人、“名師”25人、“名醫”16人”;評選縣委聯系專家25人,申報市委聯系專家2人、市“鳳凰計劃”5人、市“鯤鵬計劃”人選6人,省“云嶺技能大師”“云嶺技能工匠”“萬人計劃”首席技師各1人。六是積極推進村民議事委員會建設。將“村(居)民發展議事委員會”打造成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的永不撤走的工作隊,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抓黨建促基層治理筑牢組織基礎,為實現鎮雄“十四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二)在“外引”上出實招。一是實施“百名大學生進鄉村”項目。村一級是鄉村振興主戰場,加強村一級人才力量配備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我縣為引導各類優秀人才投身農村發展,進一步充實基層一線后備力量,公開選聘262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二是栽好“梧桐樹”吸引金鳳凰。依托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區域聯盟中心醫院、云南師范大學附屬鎮雄中學等多個平臺,積極引進優秀教育管理和醫療專業人才;成功引進西南大學、浙江外國語學院、衡水中學等優質教育集團聯合辦學。三是打造人才公寓,營造人才宜居宜業環境,破解人才階段性住房難題全力做好人才服務保障,營造筑巢引鳳、拴心留人的人才發展環境,為引進人才提供溫馨之家,在優化人才服務、強化人才保障上譜寫了新篇章、邁出了新步伐,不斷推動高質量人才引領鎮雄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

            來源|昭通市委組織部人才科、鎮雄縣委組織部

            編輯|任厚道

            編審|錢旺禇欣欣

            紅色扎西網www.jinwenlianshang.cn中共昭通市委組織部主辦

            Copyright@2017-2020 備案號:滇ICP備08100184號-1 聯系電話:0870-2121765 技術支持:昭通新聞網

            国产3p露脸在线视频免费看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免费a级特黄的片子_国产亚洲午夜在线影院